進口關稅下調奢侈品牌降價
- 受益于中國進口關稅下調,部分歐洲奢侈品牌已開始下調在中國銷售的產品價格。
近日,在走訪上海部分奢侈品門店時發現,路易·威登(LV)和愛馬仕已經下調部分商品價格,但更多奢侈品牌的門店則稱,尚未接到通知。
愛馬仕方面也宣布,基于國家進口稅率調整,愛馬仕中國將于2018年7月1日起調整部分產品零售價。
除了這兩個品牌外,走訪的Burberry、Gucci、Givenchy等品牌門店的工作人員均表示,近期店內沒有產品進行調價,Dior店員則明確表示,沒有接到調價通知。
此次歐洲奢侈品牌降價的背景主要是中國進口關稅的下調。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公布的新一輪進口關稅下調計劃于近日正式實施,調整范圍涉及日用消費品和服飾等。其中,服裝鞋帽和體育健身用品等進口關稅平均稅率由15.9%降至7.1%,護膚、美發等化妝品及部分醫藥健康類產品進口關稅平均稅率由8.4%降至2.9%。
近幾年,全球各大奢侈品牌越來越重視在中國市場。一些品牌雖然此次尚未明確表示要因關稅調整而降價,但近年來已經在不斷進行價格方面的調整探索。
以走經典、高雅路線的香奈兒為例,該品牌在2015年就推行過“全球協調定價”策略,這一策略主要針對的就是中國這一奢侈品消費大國,通過降價打折的方式,來維持中國和歐洲同價。而這策略也確實在短時間內促進銷售,曾經轟動一時造成了中國門店大排長龍的“盛況”。
但這一定價策略當時招致了業內質疑,有人認為,這讓香奈兒向大眾化路線發展,背離了其高端奢侈的品牌定位。在此之后,香奈兒通過將一些包款逐漸漲價,對之前的策略進行了調整。不過,在香奈兒的官網上,部分經典款商品偶爾還是會有一些折扣。
與香奈兒“全球協調定價”策略異曲同工的是,2015年香奈兒在中國降價后,高奢品牌愛馬仕在中國市場進行過“變相降價”。當時,愛馬仕宣布在歐洲漲價4%。但漲價不涉及中國市場,這相當于變相縮小全球價差。
當時由于奢侈品業績普遍低迷,為了爭取中國市場,LVMH、Dior、卡地亞等許多品牌都曾在亞洲采取降價策略。
近幾年,中國市場迅速成長為國際奢侈品牌競相爭奪的一塊大蛋糕。
1月17日,咨詢公司貝恩發布的《2017年中國奢侈品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內地奢侈品市場銷售額達1420億元,較2016年增長20%,為2011年以來的最大增幅,并超過了海外市場。其中化妝品、女裝、珠寶等女士品類的增速超過其他品類。
貝恩公司認為,中國政府進一步促進鼓勵國內消費、對代購加強管控,以及頂級奢侈品品牌開始積極調整國內外市場的價差,是中國內地奢侈品市場反彈的主要動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