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部件產業新變局——椒江
- 零部件產業新變局——縫機供應商生存狀況調研
在2017年下半年持續至今的縫紉機市場火爆行情中,零部件供應的缺貨現象長時間普遍存在,對整機企業和經銷商影響較大。編輯部此前了解過2018年第一季度的市場情況,聆聽了整機企業的心聲,這次,我們把目光對準上游零部件供應商,分組實地走訪,希望深入了解國內三大零部件生產基地的生產狀況,分析挖掘最真實的企業、產業發展狀況,還原客觀的零部件缺貨原因,把握上游企業2018年的發展走向,為整機企業及商貿流通領域的前瞻性發展規劃提供參考依據。
臺州椒江,是中國縫紉機生產最重要的產業集聚地之一,當地的零配件生產在整個產業鏈中同樣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自動化、規模化生產,產品質量提高,性價比優越,是椒江零配件生產近年來的發展新特點。當地有的企業擅長多品類生產,品種齊全、應有盡有;有的企業走單品類專業化生產道路,成為產品細分領域的單項冠軍。其中,振盛、精亮、飛龍、駿馬、永固、玉清、歐風、祥方等企業頗具代表性。
據椒江區縫制設備配件行業協會秘書長阮孟康介紹,目前椒江地區擁有大大小小縫紉機零配件生產企業200家左右,其中僅10多家為年產值在2000萬元以上的規上企業,90%的企業是幾十人的小型企業和三、五人的家庭作坊。據粗略估算,2017年椒江下陳地區整機產量約為200萬臺,產值約為30億元,零配件產值約為15億元。其中,10多家規上零配件企業的產值占總產值的40%。當地縫紉機零配件產業的從業人員達5000人。
近年來,當地整體產量有所上升,2017年產量同比增長約20%。在零配件供不應求的情況下,生產商開始擴大生產規模,通過吸納新的工人、更換自動化設備提升效率等手段來擴大產能。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至今,很多零部件工廠一直在加班加點,今年進入5月后,市場需求才開始逐漸平穩。缺零件的部分主要原因在于和行業配套的中小上游協作工廠,如翻砂、鑄造、電鍍、熱處理等工序受到環保整治的影響,出現小廠關停整治或者搬遷,因此影響整體產能。
然而,生產規模擴大的企業,基本上都是原來上規模的廠商,如飛龍、永固、駿馬、祥方等;而大部分幾十人的企業和家庭作坊,因為難以承受不斷上升的成本壓力,人員規模在縮減,存在關停的現象。總的來說,近年來,當地零配件生產從業人數呈下降趨勢。
成本這個關鍵問題在采訪中不斷被提及。隨著東南沿海地區勞動力成本的一路飆升,零配件產業早早地開始機器代人,通過不斷添置自動化生產設備,可以抵消一部分快速上升的人力成本。當然,技改和自動化改造很重要的一大功效就是提高產品的標準化程度,也就是說,隨著生產工藝的改進和自動化程度的提高,椒江下陳地區的零配件質量近年來正在穩步提升。原材料成本在零部件的生產中占很大比例。
從此次走訪中,記者了解到,零配件原材料價格普遍有一定上漲,這和國家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密切相關;而由于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銅價近期持續上升,以銅為原材料的電磁鐵加工廠家壓力巨大。更加突出的成本問題則是土地。椒江地區的規上零部件企業經營者紛紛表示,為了進一步擴大產能,企業還在不斷招人、增資自動化設備,而對于這些企業來說,擴大生產規模、進一步升級的關鍵則是工廠實際生產面積必須擴大。據了解,椒江零配件協會目前正在組團申請集聚區用地。規上企業希望通過新建廠房、擴大規模實現自身的轉型升級。而隨著零部件生產產業集中度的不斷提高,這些企業的自動化程度將會更高,規模化效應將會更加顯現,在產業鏈中的話語權將會更加強大,整零關系在未來或出現新的生態格局。然而,如今的他們也存在另一種擔心——園區土地成本將會進一步壓縮自身的利潤空間,在對2019年及之后的市場預判并不十分樂觀的情況下,這樣的擔憂存在現實意義。比規上企業所面臨的問題更加嚴峻的是,占產值60% 的小企業和家庭作坊,目前正在當地的“三拆一補”中風雨飄搖,散亂的小企業需要整治,違章搭建要拆除,椒江下陳的縫紉機零配件企業正在困頓中調整。
從此次走訪的多家當地企業了解到的情況來看,單個零部件產品成本上升約15%,而大部分產品價格的上升沒有達到相應幅度。因此,很多生產商反映,零部件產業的利潤空間遭受嚴重擠壓。投入與產出的不成正比、對2019年市場的不樂觀判斷,制約了零部件廠商擴大生產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