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的國潮熱,在發展道路上帶來了怎樣的思考
- 本土品牌正在變著法的要走出去。
“走出去”這一策略是否真的能吸引消費者,現在來看還并不能得到確切的答案。
隨著中國消費者購買力的持續上漲,預計到203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服裝市場。在更多國際品牌涌入中國的同時,本土品牌也在變著法“走出去”。將秀場搬上國際舞臺;在大陸以外地區開設品牌旗艦店;聘請國際巨星擔形象代言人;收購海外品牌……
拓展布局以點帶面
在上述統計的品牌中,有像太平鳥、巴拉巴拉將門店首次拓展到了大陸以外的臺灣和香港地區的;也有像海瀾之家、UR、Lily直接把門店開到了海外市場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想憑借在大陸以外的門店,樹立其更為立體的品牌形象。正如UR創始人李明光所強調的那樣,倫敦作為全球的時尚零售中心,在這里開店有助于UR的品牌形象被更多的人知道。
森馬董事長邱光和也表示,香港絕不僅僅是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從全球范圍來看,它會是森馬走向全球最重要的戰略支點,以及實踐全球化發展的戰略平臺。通過布局香港市場,可以讓更多“內地以外的消費者”認識森馬的品牌。
另一方面,品牌也想借此機會為海外的中國消費者提供一個新的選擇。畢竟,據普華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的數據顯示,中國消費者將在2018年花費5000億美元在時裝和鞋類上。此外,L2奢侈品報告發現,中國消費者占全球奢侈品市場的30%,但國內品牌消費僅占整個市場的7%,其中差異主要來自中國富裕消費者的海外購物。
太平鳥電商事業部總經理翁江宏舉了個例子:“我在美國的時候,會有很多朋友跟我講,他說你們這個品牌很漂亮很時尚,他們一般都會從國內把它們買過去。”在翁江宏看來,目前全球有著8000萬的華僑,他們對于中國品牌的需求還是很大的。
門店形象改造升級
要想在眾多品牌中脫穎而出,第一印象顯得格外重要。對品牌來說,門店是其向消費者展示自己的最直接途徑,這就要求品牌在門店的視覺呈現上下一番功夫。
就拿海瀾之家來說,其在海外的門店有別于國內門店,整體設計風格簡約,選用白色系作為主色調,輔以黑色和灰色。門頭也一改以往中文字“海瀾之家”+英文“HLA”的黃標形象,只顯示白色的“HLA”字樣。
首進歐洲的國產商務時裝品牌Lily,也在巴塞羅那旗艦店中采用了最新的5.0店鋪視覺。炫彩玻璃隨著顧客行走時的視角變化,整個室內空間都會呈現出不同角度的觀感,營造了極具現代感和明快節奏的時尚空間。
太平鳥旗下新生代潮流品牌MATERIAL GIRL在臺灣臺北開出的首家門店。店鋪外觀以白色科技感表現,內裝以光碟霓彩的現代感與復古圖騰的懷舊風格和色調混搭。在沖突之中構建世代交替的感情融合,賦予個性潮流的新定義。選品方面,MATERIAL GIRL借勢世界杯,主打與足球品牌聯名推出的《Umbro》系列。
“走出去”需謹慎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有著多么宏偉的拓展版圖規劃和產品以及門店升級的支持,在國潮“走出去”這條路上,從來沒有容易二字。
今年2月初,太平鳥曾跟著天貓,出海紐約走秀。在被問及為何選擇與天貓合作一起出海時,太平鳥品牌總監鄒茜表示:“這樣可以大大降低風險。畢竟,對于像歐美這樣的海外市場,他們實際對中國的品牌并沒有我們想象中那么樂觀。”
這也不難解釋,波司登在去年年初,關閉了總面積達6292平方英尺的倫敦旗艦店。而在更早時候的2016年,其已開始陸續關閉海外店面。
據咨詢公司Oliver Wyman在香港的零售合伙人陳偉燦透露,這是由于中國品牌在海外缺乏故事和本土化特征。
紡織服裝品牌管理專家、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表示,本土品牌國際化是中國市場四十多年發展的必然趨勢,代表中國的品牌文化需要融入以歐美為主流的品牌時尚文化。
當前中國品牌得益于中國本土市場高速發展帶來的資本化助力,有更多資本實力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比如并購歐美品牌進入中國本土市場,抑或品牌IP授權、歐美明星代言,或者開設若干門店展示;但品牌競爭力仍普遍偏弱,中國本土品牌溢價不高,品牌缺乏文化底蘊,國際化進程稍微有點初級,沒有真正融入主流消費市場。
在程偉雄看來,國際化之路任重而道遠,對國際化的理解不只是引進來或走出去。隨著中國消費市場進一步規模化,中國本土市場逐步會成為國際市場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消費市場。在國際品牌尚未大肆進入的時候,加快市場和品牌的布局,做好品牌的垂直市場深度,扎根更深,在品類細分上同樣可以做成世界品牌。
品牌借助自身的全球視野去拓展門店,在搶占市場高地的同時,也承擔著文化輸出的使命。但限于每個地區不同的消費理念,在沒有充分的市調和品牌故事基礎上,“走出去”這一策略是否真的能吸引消費者,現在來看還并不能給出確切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