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工智能“喚醒”紡織業
- ——陽光集團董事長陳麗芬2018“雪浪大會”主題演講
江蘇陽光集團是一家從事毛紡面料、高檔西服生產經營的一家傳統制造業企業,銷售5億元,利稅一千萬。位列中國企業500強第391位,中國制造企業165位。高檔精毛紡出口占全國總量的26%,中國毛紡行業發展到今天,陽光集團一直秉承行業技術進步、并不斷地轉型升級。
我們強烈地感受到,打通數據孤島,改變企業內部上下游,供應商與客戶之間的信息隔離現狀,真正實現從客戶下單到生產數據的同步共,企業內部信息與生產設備的互聯互通,產銷一體快速反應,仍然需要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
第二個變革是檢驗,從人眼到機器眼。也就是通過人工智能視覺識別,驅動毛制品瑕疵的變化,面料檢驗是紡織品和服裝產品必經的工序,這一工序需要有技術經驗的檢驗員來完成,檢驗員的培養周期很長,工作量大。檢驗工序多。同時毛紡產品花色豐富,形態多達幾百種,目前需要大量的人力完成。未來,隨著產品小批量、個性化的深入,標準數量的增多,檢驗過程越來越復雜,人工無法勝任這一工作,下一步我們應用機器識別加上人工智能,著手研制毛紡檢驗智能智檢的系統。今天下午雪浪小鎮平臺將和發布智能識別檢測系統,為陽光集團提供解決方案。
第三個變革是裁剪,從多次切到一刀精準切,實現服裝裁減智能化,制訂服裝裁剪最低成本方案。傳統服裝的裁減特別是量身定制,通過初步的量體通過毛裁到試樣到精裁來完成。那么我們通過服裝生產過程中的大量量體數據的分析,自動生成精準的排板規格,實現一步到位精準裁切,實現的數據也將精準傳輸,為技術人員精準決策提供依據。
第四個變革是庫存,從降價貶值到到價增值,也就是說讓數據成為新的生產資料,使貶值的低價庫存,轉為高價財富。傳統上,紡織企業的庫存如何來處理,我們一般都是通過降低價格這樣的方法來進行處理。那低價料、貶值料的產品推向市場,消費者往往會誤認為這是一個低利的一個產品,毫無價值。如果通過數據將產品整理歸類,通過圖片通過網絡發到C端,可能是他們尋找的歐美時尚精品。
目前,在陽光的成品庫有幾萬種面料以及輔料的品種,總價值高達3—4個億。那么這也是傳統的大規模的紡織企業的一個常態,也是比較多的一個情況。我們正在與阿里以及雪浪數制合作智能面料圖譜項目,這個項目實施以后,這些多品種、小批量的庫存面料和輔料,很快可以成為下游個性化服裝定制企業急需、最優的原料來源,目前我們正在與酷特智能進行合作,我們面料圖譜面向他們B端,他們再面向C端,應該說這個效果非常好。這使看起來成為企業負擔的低值庫存,因圖像庫存結合互聯網的高效應用,讓生產過程形成閉環,這將又成為企業增值的高價值財富,這就是數據成為生產資料,改變商業模式的神奇。
在當今,小批量、多品種的環境下,個性化需求成為趨勢。未來,陽光面對的不僅僅是產業鏈下游的服裝生產企業,還有對服裝個性化定制有龐大需求的消費者群體。我們將利用數字化手段,讓數據與產業鏈下游企業甚至是終端消費者串連起來,通過數據與市場打通,讓沉睡多年的庫存動起來,讓這些數據成為新動能,帶動銷售和市場跑前來。目前,這些平臺我們已經在搭建,未來在商業內上下游進行布局,將會產生十億、百億級庫存資源盤活市場空間,對于整個中國的毛紡乃至紡織行業帶來變革。
以上這四個變革,不僅僅是單個技術的解決,技術的突破帶來的是制造體系的變革,也將為陽光集團構建整個行業的紡織大腦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