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機“西行”記(下篇)
- 此次西行近距離的學習與交流,行業中第一線的科研人員觸摸到世界最頂尖的工業技術發展方向與趨勢,通過他們的所感所想,真切地感受到他們的深入思考與體悟,更希望在未來的工作于學習中,能夠為己所用,為企業行業所用。
綿陽維博電子有限責任公司數控產品室主任熊金
漢諾威今年展出的機器人更強調人機協作,趨勢是人工智能在數字工廠中的廣泛應用,機器學習和智能機器人將成為工人的通用工具。展會發出的一個重要信息是“以人為中心”,人類不會被工業輔助機器人取代,相反,它們將把人類從無聊的工作中解放出來,讓工作變得更加簡單。
在設計、制造過程和架構領域,西門子可提供更為靈活的解決方案。其中包括數字化雙胞胎解決方案,還展示了面向未來的數據驅動應用——例如,Siemens Industrial Edge概念。在增材制造領域,西門子展示了其無縫集成的產品組合和西門子增材制造網絡。
通過此次德國之行,在行業智能化發展方面感覺目前需要做的工作:
一、結合現有政策、技術,研究探索未來縫制設備數字化工廠的發展方向,形成具有建設性意見的研究報告,向有關政府部門和機構提供專業的、有效的參考意見,增加數字化工廠發展的政策支持。
二、從產品的設計智能化、關鍵工序智能化、供應鏈優化管控方面推進行業智能制造單元、智能生產線、智能生產車間和智能工廠的建設等方面開積極探索,并針對這些智能化需求展開關鍵技術的預研和攻關。例如:AGV的智能控制策略和路徑規劃算法研究、縫制工業云平臺構建技術、智能縫制設備實時控制技術、海量實時/歷史數據存儲管理和分析技術等,這些關鍵技術的突破將會加速推進縫制設備智能化的發展。
三、面對未來的發展趨勢,僅僅依靠單一企業自身的能力是遠遠不夠的,加大企業間的合作力度,實現資源、技術等方面的深度合作、資源共享,才能加快或是更好的促進數字化工廠技術發展。
標準縫紉機菀坪機械有限公司工程師 晁文棟
作為全球著名的接口產品供應商,在全球協作的今天,菲尼克斯除了原材料是外部采購,其他幾乎所有全是自己內部制造,包括插頭膠殼、插針、螺釘等各種零部件、模具、生產用設備、自動生產線、控制軟件等等,對外依存度特別低,核心科技只有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王道。憑借高自動化設備,它的零件生產成本并不比外部采購高。研發投入占7%,新設備投入占7%,每年的營業增漲平均達到8%~10%,去年的營業收入增長了12%。該企業典型的技術創造生產力,自動化、智能化設備替代盡可能多的人工。
通過觀看漢諾威工業展,對我行業有下面幾方面感受。智能化縫制單元、機器手臂操控縫紉等都需要輕量化設計,包括目前的智能縫紉機,步進電機控制各個部件,都需要輕量化,所以新型材料如高分子材料等的應用將逐年增加。
自動檢測技術現在應用也很廣泛,除了在自動裝配生產線上的視屏、紅外檢測外,對單個零件的檢測特別是人工不方便檢測的零件,也越來越借助于高科技實現智能檢測,大大提高了檢測精度及效率。在未來的工廠中,這將越來越普及。
作為縫制設備供應商,我個人覺著除了智能化的縫機設備,為智能工廠提供生產管理系統也將是我們客戶的一個需求方向。
智能并不總是高端技術的代名詞,通過對現有產品及系統的持續改進,同樣可以達到智能化的效果。我們提供的智能化設備、智能化云平臺,只要能為工廠提供比較高的效益,節省比較大的成本,提高了他們的生產效率,方便了他們的生產管理,這就是好的發展方向。
浙江眾邦機電科技有限公司研發中心副總監何蟒
在杜克普的設計中為了客戶方便調整工序,設計了不同的工裝和程序,程序和工裝在一起,通過更換工裝就實現了服裝生產工藝的變化,降低對生產人員的要求;而在不同的位置裝上傳感器,來判斷鎖眼機應該執行的工序也有同樣的意義。
服裝廠有一臺撞門負責處理各臺機器執行什么工序,執行什么動作的服務器,縫紉機上的各部位全部裝配有傳感器,收集了機器的各種狀態信息。服務器根據工廠的訂單需求分解各機器的需要執行的動作,將信息通過5G或者其他高速通訊模式分配各縫紉機,而機器將執行情況實時反饋給服務器,確保信息閉環。這樣的工廠加上只能物流傳送設備,實現高度的自動化和智能化,工人的主要工作就如菲尼克斯工人一樣,看護好機器即可。
這次德國之行總結以后要重點關注的有:傳感器及應用技術;通訊;系統性的思維與模塊化的設計;深入市場才能做出客戶需要的裝備。
浙江美機縫紉機有限公司技術部長 王汝仁
菲尼克斯公司就是德國工業4.0綜合體現,主要體現兩大主題:一是智能工廠、重點研究智能化生產系統過程,以及網絡化分體式生產設施的完善;二是智能化生產,主要涉及整個企業的生產物流管理,人機互動以及3D技術在工業生產過程中應用。
在德國杜克普公感受到,自動化縫制單元是未來發展方向,大幅度提高效率,降低工人的操作技能,并保證服裝加工質量一流;自動化縫制單元在中國的市場會有大幅度提升。
今年漢諾威突出的核心趨勢包括IT與機械工程、工業IT平臺和其他新商業模式的不斷融合,人工智能對工廠環境的直接影響。自動化大廳的參展商將驅動技術和流體動力作為數字化和集成化制造的關鍵驅動因素。其他展會亮點還包括外骨骼、AR護目鏡以及輔助系統中的重中之重—機器人。 敏捷制造和內部物流依賴于自動運輸系統、無人機和智能個人助理。人機合作的趨勢有增無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