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開放好處多
- 中國服務貿易存在相當高的逆差。在此情況下,為何還要大力推動服務業開放、增加服務進口?事實上,擴大服務進口既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徑,也有利于我國在更高水平上參與全球價值鏈合作,對于讓世界分享中國發展機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也具有重要意義。
加入WTO之前,由于我國整體仍處于工業化初期階段,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廣大人民群眾對高水平服務的需求潛力尚未得以充分釋放,我國的服務進口規模并不大。2001年,我國服務進口額為393億美元。加入WTO之后,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對金融、物流、技術服務等生產性服務和旅游、文化、教育、醫療等生活性服務的進口需求均大幅提升。為此,我國按照自由貿易原則,大幅度開放服務業市場,鼓勵進口旅游、信息技術、商務服務、技術服務、金融等高端服務。2017年,我國服務進口額為4676億美元,約是2001年的12倍。
擴大服務進口有利于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美好生活需要。提升消費者福利是自由貿易理論的重要基石之一。現代國家競爭優勢理論、動態貿易理論等也不同程度體現了提升消費者福利的理念。在國際貿易中,提升消費者福利的主要途徑,就是進口本國不能生產或生產不具備成本優勢的產品,擴大消費者可選擇的商品范圍,降低消費品價格,從而增加消費者效用。
我國居民消費正由傳統的模仿式、排浪式、生存型消費模式向新型的個性化、多樣化、發展型消費模式轉變,其消費結構中服務型消費所占比重持續上升,特別是對于健康醫療、信息通訊、文化創意等優質特色服務的消費需求高速增長。而由于發展階段不同的原因,我國的服務業發展水平相對滯后于發達國家,特別是在文化、體育、旅游、醫療等高品質服務領域,本土服務業企業在技術、創意、營銷模式等方面仍存在短板。同時很多新興經濟體的電影、音樂等服務具有自身特色和優勢,對我國消費者福利也具有重要提升作用。因此,積極擴大各類高端服務進口,符合我國居民消費升級方向,對于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具有重要意義。
擴大服務進口有利于我國在更高水平上參與全球價值鏈合作。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信息技術革命的飛速發展,各國基于自身的比較優勢,分別從事研發、品牌營造、專業服務等服務環節或零部件制造、最終產品加工組裝等生產制造環節,共同形成全球價值鏈。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持續投入應用和新興經濟體技術實力和創新能力的提升,以協同式創新、平臺式協作、網格化分工為代表的新型全球價值鏈也在迅速發展之中,服務環節在全球價值鏈中的重要性不斷提升。
發達經濟體的優勢在于原始技術創新、高水平品牌營造等含金量較高的服務環節,但這些環節如果未能和制造環節進行深度融合,則很難直接帶來經濟價值。而我國目前在全球價值鏈中主要處于最終產品和部分零部件的加工制造環節,在研發、專業服務、品牌營造等服務環節的參與度相對較低,和發達經濟體在全球價值鏈上的分工合作具有很強的互補性。進一步放寬服務業市場準入,有效擴大服務進口,將推動我國在生產環節的比較優勢和其他經濟體在服務環節的比較優勢深度融合,有效降低各國企業共同構建新型全球價值鏈的成本,顯著提升全球價值鏈運作效率。
擴大服務進口是讓世界分享中國發展機遇的必然要求。當前,相當一部分經濟體,特別是發達經濟體已經處于后工業化階段,服務業占經濟比重遠高于制造業。部分新興經濟體由于自身稟賦和發展階段的原因,在旅游、文化、信息技術服務等領域也具有獨特優勢。這些經濟體擴大對我國出口能夠更好分享中國經濟中高速增長和結構轉型升級帶來的機遇,強化與我國的合作共贏關系,構筑共同繁榮的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 李大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