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莆田好鞋” 打造區域品牌
“穿了莆田鞋就不想換下來。”全國兩會期間,莆田市市長李建輝為莆田鞋“代言”。“最近幾年,莆田為國際知名品牌代工的訂單越來越多,并且莆田要聯合創牌,打造‘莆田好鞋’,超越歐美標準。”李建輝說,創造自己品牌的時代已經到了,要有中國制鞋的自信。
莆田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有“中國鞋城”之稱。作為支柱產業之一,打造“莆田好鞋”對莆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從“讓世界穿得起名牌”到“讓每個人穿上舒適的鞋”。近年來,莆田鞋業通過創造自己的品牌實現華麗轉身,有的獲得了省著名商標,有的通過跨境電商在海外打響了知名度。
對于莆田鞋業來說,一個時代即將結束,另一個時代正在走向新生。
加快電商轉型 孵化本土品牌
位于莆田市城廂區的安福電商城,是全國最大的鞋服、箱包網購批發市場之一,年交易額超過百億元,每天快遞發件量超過十萬。“這里曾被形容為白天門庭冷落,只有到了晚上才會露出本來‘繁榮’的‘鬼市’。”住在電商城附近的一位居民如是說。
10日上午11時,走進安福電商城,已有不少開門營業的商戶。各式各樣的鞋款被擺放在各家商戶的展示柜中,時尚的運動鞋、復古的尖頭皮鞋、清新的帆布鞋……每一款都個性十足、做工精良。
雖然已近中午,但流連安福電商城內的顧客依然不少。安福電商城,正行走在轉型升級的陽光大道上。
“目前,安福電商城線下綜合市場已經運營近一年,70余家門店實現白天營業。”安福電商城管委會有關負責人鄭穎瑛介紹道,面對社會對“鬼市”的質疑,莆田積極推動電商城O2O綜合市場的建設,采取補貼白天開門費用和扶持自主及代理品牌等措施,引導電商城店面商家白天營業,營造“白天線下零售,晚上線上批發”的市場氛圍。
走在安福電商城內,昔日店鋪里醒目的“耐克”“阿迪達斯”“新百倫”等運動鞋不見了蹤影。“除了電商平臺常態化打假之外,政府也持續重拳打假,形成高壓態勢。”鄭穎瑛說。
然而,莆田有4000多家制鞋企業,約50萬人在從事鞋業相關工作,光靠嚴打,似乎也不能解決問題,轉型迫在眉睫。“打假之后,要讓企業有東西可賣。”鄭穎瑛介紹道,安福電商城經過近幾年的轉型升級及擴城改造,如今入駐各類自主或代理品牌500多個。目前,已涌現出莫蕾寇蕾、吉普森、走索、洛克米蘭、范特華特等上百個本土自主品牌。其中,莫蕾蔻蕾等6家企業成功獲得省著名商標。
眼下,一個以安福電商城為中心,規劃面積約3平方公里的莆田電商小鎮正在崛起。“這意味著,一個更大的產業集聚平臺、品牌孵化基地正在形成。”鄭穎瑛說,莆田電商小鎮將力爭到2021年,年孵化創業創新企業超過20家,成為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品牌電商超過1000個,供應鏈企業超過30家,小鎮電子商務年交易額超過1000億元,與“一帶一路”國家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500億元。
轉戰跨境電商 莆田鞋走出去
持續的打假重拳,令莆田鞋業自主品牌的發展勢頭漸猛。但國內鞋業市場尤其是電商市場已趨飽和,莆田鞋業該如何作為?在市場風向的帶動下,建立了國內電商平臺的莆田鞋業自主品牌紛紛轉戰跨境電商,跨海“走出去”。 莆田市青春之家體育用品有限公司自創的“玩覓”品牌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玩覓品牌2014年推向市場,剛開始注重國內市場,直到2015年才涉足跨境電商,沒想到勢頭迅猛。2016年,品牌完成年銷售額從一千萬到一個億的跨越,并擠進速賣通運動類品牌銷量排行榜的第二名。目前,國內市場和跨境電商各占一半份額。”青春之家公司副總經理林志洪介紹道。
在打響自主品牌之前,和許多莆田鞋企一樣,青春之家也曾有過代工的經歷,積累了過硬的生產能力。“外國消費者的要求很苛刻,鞋子里一根線頭都不能留。”林志洪說,同時,跨境電商銷售中高昂的物流費用,讓退換貨變得異常艱難,倒逼自主品牌提高質量、降低退貨率。
打造自主品牌,除了過硬的生產能力外,更要有創新的設計理念和線上的推廣渠道。“公司組建了一支30人的研發團隊,平均每個月更新4款,至今已有100多個鞋款。”林志洪說,玩覓銷售的每一雙鞋子上都標著“made in PT China(中國莆田制造)”的標簽,“這是對區域制鞋質量水準的自信,也是讓世界重新認識莆田鞋”。
為了更好地推廣自主品牌,玩覓在150多個國家注冊了品牌商標,也因此獲得了亞馬遜、速賣通、Ebay等跨境電商平臺更大的支持。同時,分銷商的一線反饋也令玩覓品牌團隊頗為興奮——現在,國外消費者開始將玩覓與國際一線品牌相比較,而且總結出“年輕時尚”“性價比高”等品牌特點,同時,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也逐漸提升。“這說明自主品牌已經在部分國外消費者心里獲得了認可、扎下了根。”林志洪說,今年,玩覓還將繼續主推國際市場,進一步打響海外知名度。
攜自主品牌轉戰跨境電商,玩覓并非一枝獨秀。易捷樂以圖案定制為突破,成為國內最大的個性化定制跨境電商品牌;祥冠等一批自主品牌也在海外為莆田鞋打開了的知名度。
堅持“莆田好鞋” 打造區域品牌
“從貼牌代工到自創品牌,這是莆田鞋業發展的必然選擇。”莆田市鞋業協會會長、雙馳公司董事長陳文彪分析道,人工成本上漲、貨幣匯率波動、互聯網+潮流興起、國家戰略層面等等因素,都可能令缺少自主品牌的莆田鞋企處境被動。“企業品牌是核心的競爭力。而莆田是世界鞋類品牌的代工生產基地,完全有能力創出品牌。”陳文彪說。
在莆田鞋企自創品牌、轉型升級的浪潮中,擁有20多年制鞋歷史的雙馳公司走在了前頭。通過“品牌+智造”雙輪驅動模式,雙馳公司主攻智能鞋的設計與研發。兒童防丟鞋、老人定位鞋、智能跑步鞋等一系列創新,使雙馳公司先后榮獲中國紅星獎、德國紅點獎、美國IF設計獎等國內外知名大獎。
如今,雙馳公司運用自己研發的智能制鞋系統,開啟了個性化定制、推廣自創品牌的新征程,也為莆田傳統鞋業的轉型升級樹立了新標桿。廣泛布局于莆田繁華商業地帶的“良鞋記”品牌就是雙馳公司旗下的一個個性化定制體驗中心。走進體驗中心,顧客只要往腳型檢測儀上一站,僅需3秒,就能測出腳的長度、足弓等各項數據,然后選好自己喜歡的款式,等待半小時,即可買到私人定制的鞋子。
自創品牌和建立羅馬一樣,不是一兩天就可以建立起來的。“現在,在莆田,很多品牌做得相對穩固的鞋企,都是拿代工賺的資金往品牌里砸,最后能不能砸出一條光明大道,目前還都是一個未知數。”陳文彪用16個字總結了打造自主品牌的必經之路——降成本、立當下、樹品牌、贏未來。
去年,由雙馳公司、華峰集團等7家莆田鞋業龍頭企業牽頭發起,國有企業參股,首期共同投資1億元,成立莆田市眾協聯投資公司,搭建鞋業供應鏈服務平臺,為企業降低成本。
“有了這個供應鏈平臺,企業面臨的困難將得到有效化解。”作為發起人,陳文彪介紹道,目前,平臺入駐本地制鞋采購企業80家、上游供應商530家,實現交易額28億元。入駐企業降低采購成本3%左右,預計平臺建成后可實現10%綜合降本率,年可為全行業節約采購成本約30億元。
如今,莆田鞋業已不僅僅滿足于自創品牌,抱團發展、打造區域品牌業已邁出了鏗鏘的步伐。去年底,莆田啟動“莆田好鞋·歐美標準”聯盟項目,發布莆田鞋業“三同”標準產品,首批入選的有雙馳公司等10家企業23項產品,“莆田好鞋”由此進入新的發展階段。